厄玛乌门徒的合一之路(一)
一、彼此搀扶着离开耶路撒冷
“他们中有两个人,当天往一个名叫厄玛乌的村庄去。”(路24:13)
耶稣被钉死后的那一天清晨,有两个门徒正走在离开耶路撒冷的路上。他们原本跟随着耶稣,曾对祂怀抱希望,期待祂是要救赎以色列的那一位。但现在,一切似乎都结束了。
他们没有留在耶路撒冷,也没有去寻找门徒的团体,而是离开——往一个名叫厄玛乌的村庄去。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选这个方向,只知道他们彼此搀扶着,心中沉重,步伐缓慢。
这条离开的路,是许多人熟悉的路。
当我们曾经相信的被打碎,当我们曾经期待的没有成真,当信仰看起来没有答案,我们也会选择离开。有时是身体离开,有时是心里离开——不再祈祷,不再去教堂,不再愿意听起初那份希望的声音。
厄玛乌门徒并不知道,他们的这段离开之路,正是通往与主合一的新的开始。
二、「他们站住,面带愁容。」(路24:17)
在那段旅途中,有一位陌生人靠近他们,问道:“你们走路时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?”
这个问题,使他们停下了脚步。
他们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站住了,脸上满是愁容。那是一种失望之后的沉默,是内心一片乱麻时说不出口的苦。看得见的,是脸上的表情;看不见的,是心里的裂痕。
其中一个名叫克罗帕的门徒终于开口,说出了他们的心声:“我们素来希望他是要解救以色列的那一位。”他们曾经相信,也曾热切盼望。但现在耶稣被钉死了,而且“这事已过三天了”,他们觉得一切都结束了。
这样的状态,在合一灵修中被称为“阴阳双虚”的症状——一个人既在情绪的阴面失落,也在认知的阳面失去方向。他们无法理解所发生的,也无法接受现实,只能停留在悲伤与混乱中。他们没有力量前行,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。虽然耶稣已经在他们身边同行,他们却看不出来。他们的眼睛被遮住了,不是因为外在的遮蔽,而是因为内心的关闭。
有时候,我们也像他们一样。天主并没有离开,但我们的心因受伤而封闭。不是我们不想相信,而是心已太累,信心已枯干。于是我们看不见、听不见,也不愿意再相信。
但耶稣没有因此离开。他没有责备他们的不信,也没有强行揭示真相,而是选择陪伴。他愿意等他们开口,等他们把心里的痛说出来。他倾听他们缓慢、混乱的讲述,也接纳他们的失望与误解。
合一之路是从诚实面对自己当下的状态开始的。合一原理的重大贡献是,无论阴面与阳面,不是对立的经验,而是通往爱的双重道路。
当我们喜乐、有光、满怀希望时,天主在;当我们低落、愁容满面、失望逃离时,祂也在。
阴面不是爱的缺席,而是爱的另一种形态。不是要我们排斥阴面,而是学会在其中也看见爱的邀请。
厄玛乌的路正是这份真理的见证:即使门徒封闭、迷失、认不出主,主仍愿意同行;即使他们在“愁容”中不再相信,主仍耐心等待。因为天主的爱,不受我们的状态限制,而是愿意在一切状态中与我们结合。
我们所走的每一条路,不论明亮或幽暗,只要愿意让祂同行,都能成为通往合一的道路。祂的爱,尤其进入我们阴面的状态中——在那里等待、陪伴,并愿意与我们合一。
未完待续……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天主教邯郸教区”、“本站讯”的所有内容,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。内容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出处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教区或本网站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凡教区、堂区或个人投稿,版权虽属本网,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。